2011/03/02 經濟日報中「快樂管院周記/見樹與見林」,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盧希鵬中寫到:書展結束後就開學了,在書展中,我覺得書都好厚,開學了,我也覺得一學期好長,竟然要上18周。記得在逛書展時,在商業書籍類看到一些書想買,但是又放回去了,總覺得書的文字太多。通常一本書的知識含量並不高,但是字卻很多,買回去很有壓力。為什麼?因為一本書必須要寫到6萬到9萬字,才有厚度,才能放在書架上展示。
我在教電子商務時,也會半開玩笑地跟同學說,電子商務的發展被教授害得很慘,因位教授喜歡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。你們不要怪我,因為我必須要講18周,所以電子商務在課堂上就會變得超級複雜。許多在網路上成功的創業家並沒有修過18周的電子商務,只是憑著使用經驗與熱情,順著感覺走,就創出一番網路事業來。反觀修了18周的電子商務,就會有一種電子商務超級複雜的感覺,反而「見林不見樹」,通常企業家要見的是樹,學者才喜歡見林。
我記得前清大科技管理學院院長史欽泰剛由業界進入學術界時,也半開玩笑地跟我說,在學術界最不適應的就是任何學問都要講18周。有一次他跟學生說,如果這們課的精華可以用六個小時講完,你們願不願意付一學期的學分費?如果學生不願意,那只好將原本六小時的內容,擴充成18周。學生聽了18周,可能就稀釋掉真正的重點了。
我同意!如果我利用六小時講電子商務,一定可以把你講得心癢難搔,對電子商務充滿了憧憬。但是講了一學期,你只是會覺得有趣,但就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了。在知識經濟中,人們沒有辦法再用那麼長的時間去學一個知識。於是,哈佛大學開始大量採用哈佛個案,要求教授少講一些,讓學生多一點時間去探索思考。還有,許多管理學院開始採行學季制,縮短一學期的時間到12周;或是將許多三學分的課降為兩個學分,讓教授少講一些,也讓學生多修幾堂課。更有甚著,許多著名大學管理學院開始設計「密集班」,利用一個長周末的30小時密集課程,就能上完一門課。更叫教授們只講重點,少講廢話,因為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。
以前我也不喜歡密集班,認為知識傳授的時間不夠長,學生們沒有時間消化。在上了幾次美國德州大學EMBA密集班之後,發現也不賴,學生除了患難見真情之外,也學會了快速學習,感覺更具EMBA的戰鬥力。不過,密集班比較適合EMBA的選修,對於一些工程與管理的基礎科目,還是要扎實的練習。如果有一天,一本商業書只有3萬字(但小說要長一些),一門選修課只有30小時,我應該會看更多的書,選更多的課吧!
老師個人認為:
下面有兩本理財漫畫書,蠻適合青少年理財:
1、投資心理學 (漫畫版)
2、歐尼爾成長型股票投資課(漫畫版)
心理學的那本較基礎,股票投資的那本稍微深入。
作為青少年理財,以漫畫輕鬆方式開始是個不錯的想法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